火爆朋友圈的“拼多多”真的那么好用吗?

益菁汇资产   2018-04-20 本文章587阅读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即使你没用过拼多多,但你一定听过这首改编自《好想你》的拼多多广告神曲。虽然是一家颇受争议的公司,拼多多却在这两年迅速扩张。

近日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元,是一年前的10倍左右。

根据易观数据,从月活跃用户规模看,拼多多自2015年10月上线至2018年年初,月活已超过1亿,在电商领域仅次于手机淘宝和京东。

在“拼多多”一夜爆红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些启示,今天益菁汇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拼多多硬伤:产品质量堪忧+不友好的购物体验

拼多多自从问世以来,产品质量一直是人们诟病的重灾区,从评论中也完完全全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很多用户的眼里,拼多多成了恶意诱导裂变,文字欺诈,虚假广告,哄抬物价,品质恶劣的平台。

要知道,吐槽“拼多多”,我们也是不输各位的!

浮夸的垃圾短信

“恭喜你被抽中iPhone X手机,0元幸运得,特权2小时后过期,立即领取://xxxx”

当你点开短信中的链接后,会发现这是拼多多APP的下载地址。

套路满满的公众号

只要你关注了拼多多这个公众号,每天都会各种“中大奖”。。。

2号.jpg

点进去还是那个套路——下载我们的APP吧!

令人讨厌的砍价功能

想要获得红包,要签到、要砍价、要转发!

这个功能,想必一定让很多小伙伴伤透了脑筋。闲着没事干七大姑八大姨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发一条让帮忙砍价的链接过来,或者被拉进莫名其妙的砍价群。。。

3号.jpg

只要你点了砍价链接,就会发现你的个人资料已经被拼多多平台获取,时不时的就会给你发几条中奖了或中现金红包了的消息。

这种病毒一样的传播模式很快就蔓延了整个朋友圈,也让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虚假的广告和被哄抬的物价

让用户下载软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让用户下手拼团,就要让用户坚信:拼到的东西,一定比市面价便宜,而且不是一般的便宜!

一款279的榨汁机,如果不断要求朋友来砍价,一个人能砍五六块,10个人就能便宜50啊,心不心动?

但实际上,这款榨汁机本身就卖29.9,往上直接加了250块钱。。。

但是!

就这么一家负面新闻多到不能再多的公司,

无论你再怎么不看好,不得不承认,它就是火了!

在这背后,的确是存在着对我们投资能有所启发的独特之处!

资本市场从来不会跟你讲道理、说人情,能赚钱才是“王道”!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看,拼多多算称得上成功的。

1)抓住人性弱点:贪婪心,爱占小便宜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过去几年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只是将线下的场景搬到了线上,但是人性基本的需求是不变的。

拼多多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及以下市场,很多人甚至没有把微信绑定银行卡,靠平时抢红包沉淀下来的“零钱”,就能拼团。

而拼团并不是一种目的性消费,更多是“占便宜心理”使然。

另一方面,社交软件在日常生活中占用时间的比重越来越高,拼多多也巧妙的应用了社交玩法:微信上都是熟人,拼团都是一个拉一个,朋友买啥你就买啥。

有的东西你明明不想买,碍于面子你只能帮忙,既然开了团你就会让别的朋友再帮你点,这其实也是抓住了人性的特点。

2)瞄准三四五线城市,牢牢把握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最快的动向

在这一层思维中,我们时常会产生一个误区: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北上广深,一直把自己看做互联网典型用户:至少大学本科学历,年收入在20万以上,有不错的英语,买东西看重品质和品牌——其实我们才是互联网世界的小众用户。

要知道,三四五线城市的人们在生活观念上都是与一二线城市居民有很大的不同的!

过去我们看到的快手、WIFI万能钥匙这样火爆的APP,其实主要布局都是在三四五线城市,反而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不那么熟悉。

同样像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还有快手、微博、陌陌、今日头条这样的社交应用,过去几年也都在不断向下渗透渠道,也带来了变革性的变化。

去年,类似于格力、美的这种品牌家电的股价暴涨,以及大阿里股价翻番,背后的逻辑是差不多的。

3)最后,还是重申我们昨天的观点:“消费降级”

比价、团购、共享经济、秒杀、10元店,近几年这种火热的比价、团购、寻求高性价比产品的行为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消费降级表现。

消费降级,降的只是价格。也就是说,即使商品再好、再新奇、再有情怀,消费者也不想花这么多钱来买。

简单点说,就是“智商税”越来越难收了。

毕竟消费者也是在学习成长的,不会永远都那么“人傻钱多”,在物质突然极大丰富,经历了一阵子冲动消费之后,大部分消费者就会开始注重性价比、理性消费了所以说,消费降级,并不是降低了品质,只是让价格回归理性。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