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了妆的中国

益菁汇资产   2018-10-12 本文章534阅读

“三去一降一补”,最早诞生于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定调为2016年及之后一个时期的五项重要任务。

• 三去

去产能(钢铁、煤炭等传统过剩产能出清)+去库存(三四线城市过剩地产库存出清)+去杠杆(降低国企及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

• 一降

降成本(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能耗及物流成本)

• 一补

补短板(精准扶贫+补齐科技短板)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去产能和去库存是做减法,去杠杆是做除法,降成本是做乘法,补短板是做加法。

在经历加减乘除后,“卸了妆”的中国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具体如何落实,就要靠这“三去一降一补”了。

从进度安排和推进节奏上看,这五项任务并非齐头并进。

最先取得阶段性成绩的是去产能和去库存,两者均在2016-2017年达到政策效力的高峰。

这两个领域的去化政策带来了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周期品行情以及上游龙头企业的盈利拐点。

2017-2018年,政策的重心开始从“供给侧”向“结构性”倾斜,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成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篇文章将分为两个部分,为您梳理“三去一降一补”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首先回顾“去产能”“去库存”带来的丰硕成果。下篇我们会针对“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相关规划与进程展开解读。


01

去产能


首先,我们来看去产能。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四万亿计划”出台,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这些投资大多转化成了企业生产设备,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产能”。

当时的财政刺激主要集中在交通和电力行业,形成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加之房地产市场持续景气,进一步刺激了以钢铁、煤炭为主的上游产业快速扩张。

然而,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换挡,需求持续走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许多行业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退出产能。

如今,自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开启,已过两年半载。去产能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迎来新一轮周期有重要意义。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从实际效果上看,去产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至2017年,煤炭领域退出产能4亿吨,钢铁行业累计消除过剩产能0.95亿吨,连续两年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根据总完成度情况,以上两大领域均有望在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规划。

同时,去产能也带来相关行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改善。

2015年,煤炭、钢铁行业的利润分别为441亿元、526亿元。

2017年则达到了2959亿元、3419亿元,增幅超过5倍

部分国企高杠杆成功化解,原有产能过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更为健康,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金融市场稳定性提升。


02

去库存


去库存,与去产能进程几乎同步,这里尤指房地产库存。

2015年,我国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高达73.6亿平米,按2015年销售面积计算,去化周期长达5年。

受库存过量影响,2015年末,房地产投资增速已从两年前的20%以上跌至1%,为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经历的最差投资数据。

我国地产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是影响GDP增长和产业需求的主要因素。

为避免经济发生硬着陆风险,去库存刻不容缓。

根据我国房地产高库存的分布结构,一、二线城市基本无库存压力,甚至需要限购及增加供给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我国当前楼市库存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投资下滑严重的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是真正需要化解库存的重点地区。

在此背景下,肩负三四线去库存的历史重任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开大幕。

从2015年后的房地产市场表现看,无轮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格都呈上涨趋势。

2016年,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22.46%和7.7%。

从库存角度,三四线城市当前去化周期和可售面积分别仅为2014年峰值的26.4%和37.2%,创近年新低。

房地产的强势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3


“去产能”与“去库存”的成绩,标志着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高相关资产价格的同时,也支撑了周期行业的业绩修复以及信用风险的回落。内部风险的缓解为国内结构调整和改革稳步推进打造了基础。

下一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将由以“去产能”与“去库存”为主的“破旧”,逐渐向“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立新”倾斜,动能转换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线。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