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6岁就与巴菲特吃饭,如今却被千万人嘲笑。

益菁汇资产   2018-08-31 本文章531阅读

早上10点,K城111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被来往的人挤的水泄不通,这是每周日固定赶集的日子,有的地方也称作为赶街。

集市里的面摊坐满了人,面摊是几根杆子加十几平米防水布搭起来的棚子。

赶集的人来了先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撒上薄荷,味道是正宗的本地口味。摊子没有食品经营牌照,食客对此也并不在意。

集市里的商品形形色色,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家里用的扫把刷子,甚至一些家用电子产品,刮胡刀、吹风机,也有一些其他的盆栽、摆件,价格低廉,没有品牌。像那边那双鞋,打着一个不认识的鞋标,旁边用纸板写着大大的两个数字29。

集市规模不小,至少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加上人们摩肩接踵,一路逛下来也得花费一个多小时。

等到离开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手里总会拿着点什么,有人带走扫把,有人塑料袋里提了两件短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


01

聚光灯下的拼多多


前两年手机直播平台兴起,排解了无数人的寂寞;打车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大量的出行问题;而如今拼多多的火爆,影响了金字塔底层的消费习惯,只不过这次,你我无法理解。

2006年,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股神”巴菲特的午餐,成为了第一个这么做的中国人。

当时段永平还带去了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人,而这个人就是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

拼多多2015年成立,2017年全年GMV突破1400亿,用两年时间获得全年GMV超1000亿,同样的数据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19美元,目前总市值223亿美元。


上市虽然帮助拼多多获得巨额融资和空前曝光度,但也让其商业模式的每个细节被放到聚光灯下接受所有人的检验。

一时间,网上到处弥漫着对拼多多的骂声,吃相难看、恶意竞争,骚扰用户,这些标签齐刷刷地被贴到了这家成立才3年的公司身上。

尽管如此,但你不得不服,拼多多以其亮瞎眼的数字以及惊人的扩张速度向世人证明了在电商的生命禁区依然会有奇迹。


02

拼多多的背后正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拼多多招股说明书显示,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多达3亿人,57%用户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增长最快的地方,就是三四五线城市。无论是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还是快手、微博、陌陌、今日头条这样的社交应用,一直都在不断向下渗透渠道。

至此,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对互联网认知较低的人群被挖了出来。

当绝大多数人在叫嚣着消费升级时,这样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硕大群体,其实正渴望着从0到1。而拼多多的崛起,瞄准的就是他们。

当你还在兴致勃勃地吐槽拼多多上假货、山寨品泛滥的时候,不知道这些真实的数据是否能让你放下嘲笑者的姿态。

1. 教育方面

有本科学历的人只占全国人口的6%不到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大约有1.2亿人,去掉专科生,本科生的数量大概在6000万人。

这样看来,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中国人,不超过6%。如果再细分下,中国15至59岁的人口中,拥有大学学历的,只有18%。

2. 收入方面

据国统局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中位数22408元

全年收入25974元,也就意味着月均收入2164元,而在整个13亿人口中排名最中间水平的居民年收入为22408元,换算成月收入仅有1867元。

再来看看官方报告的人均收入分组,80%的人月均收入低于3000!如果你的月收入达到了5500元,你就是中国前20%的存在!

所以当你花8000元买一台iPhone的时候,可能无法体会一个月2164元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这或许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体量高居世界第二,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教育水平不高。

我们打开拼多多随意翻看了其中的几件商品,出乎意料的是好评如潮。

一款不太智能,也不需要绚丽的屏幕的低价电视,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满足的笑。

就是他们,撑起了拼多多。


03

头部电商更青睐“富人”


在商人的眼里,从来都是 “ 有钱人的钱更好赚 ”,以提高客单价为目标的消费升级,是几乎所有电商平台的坚定方向。

阿里重推天猫,京东搞起了会员Plus。而我们上文提到的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低价消费者)似乎被这两家电商巨头逐渐遗忘。

按照GMV和订单数据估算,拼多多2017年的客单价约为33元,远低于京东400元的客单价。这两者一对比,相信你就能明白谁服务的是穷人,谁服务的是富人。

刘强东也在去年底公开表示,京东的客单价是行业3倍以上。

另一边,阿里在消费升级方面的战略转型是非常坚决和显眼的,在绝大部分公开场合,天猫都是阿里电商业务中宣传和推广的主要对象。

以流量为核心的资源分配明显从淘宝向天猫倾斜,原本以低价为竞争力的无数淘宝小店没有了流量之后,便开始探索其他渠道。

放弃“富人”,投向“穷人”,拼多多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04

底层制造业产能过剩,借助拼多多“消化”


拼多多的商业逻辑其实不复杂,正如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所称,通过低价爆款把原本过剩的产能输送到消费者。

渠道是底层制造业最大的瓶颈。一旦拼多多平台能够带来放量,即使把单价压到无利可图也可以通过销售规模的增加产生其它补亏机会。

有这么一个例子:

拼多多最大的纸巾供应商之一可心柔,对媒体介绍自己每包纸巾净利润仅为3.2分钱,按29.9元28包价格批量销售,每单也才有不到9毛钱的利润。

在一二线大城市,纸巾市场几乎已被维达、清风、洁柔等大品牌占据,像可心柔这样的品牌很难再有发展空间。

但是那些三四线以下的“低消费能力”的群众们对纸巾没有品牌的追求,可心柔便可以借助拼多多快速切入。

很多“不知名”或者根本就没有品牌的产品在一二线城市无人问津,只好卖去三四五线城市。

借助低价以及拼多多的流量,这些企业得以消化库存甚至带来盈利。


05

贫富差距扩大,低收入人群怎么办?


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推进,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基尼系数为0.4670。较2016年上涨0.002。

0.4670是什么水平?

按照联合国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0.2-0.3时,收入比较平均 ;0.3-0.4时,收入相对合理;0.4-0.5时,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时,收入差距悬殊。

所以我们认为,拼多多当下要解决的不仅是假货、山寨货的问题,更是要解决一大部分人群消费需求的问题。

当大部分企业走向高端,走向多元,走向高毛利的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这一大部分人群。

企业是否能够利用自己的品牌和先进的生产线,针对这一群体生产低价的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商品?

是否可以为拼多多背后的中低收入群体创造出300元能用得住的手机?或者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以提高生活收入的岗位?

当优质企业的低价商品做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时候,我想其中并非无利可图。


一键咨询